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

二度啟航,回歸初衷

        過去六年來,我在舊的部落格「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」裡發表了很多文章,很高比例是有關公共議題,期望盡一己之棉薄,為弱勢發聲,揭露這個社會裡被隱藏的不公不義,以及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可能性。
        在這個新的網誌裡,主要的話題將是科學、藝術、人生抉擇、自我成長等人文性議題與個人性的抉擇。即便是談到公共議題,也只是旨在釐清自己跟社會的關係,或者陳述自己對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的願景與憂慮,而無意跟社會大眾對話。
        也就是說,這網誌是專為少數志趣相投的朋友而設,談的是我個人的生命經驗、主觀的價值抉擇與願景,只對少數有緣人有參考價值,而無心說服任何人,更不想跟任何人進行無謂的爭辯——我只想以「自說自話」的姿態,敘說自己有過的理想、掙扎、釐清與堅持,供尚在思索與迷惘著的年輕人參考。

一、既是新的方向,又是重回舊軌
        我為這個網誌選了一張照片(見左頁),那是我在聯經出第一本書時拍的(2012年),我手上拿的是一本畫冊,正在跟主編談美術史給我的感動——用以表達回歸初衷的宣告。
        每個人對人生的期待各有不同,甚至差異懸殊。粗略地說,這是反應個人的價值觀;細緻地說,是在反應個人的稟賦、家庭背景、成長過程的因緣與際遇(師長和朋友)。
         我年輕時( 從18歲到35歲),最大的痛苦是被師長們否定自己懷抱的熱情;而他們所許諾給我的「理想」,在我眼中卻又盡是不值取的「現實」或「野心」——陳意卑俗鄙薄,不值得我為它們耗費青春,更不值得為它們耗費一生。
        其次的痛苦是看不見有能力超越現實與野心的成年人,好似人遲早都得要向現實低頭似的,而年輕的熱情與理想又好似盡屬對現實無知時的空幻妄想。
        那些年裡,我不甘心人的一生只能在名利、財富與權勢裡浪費生命,卻又不知道人的一生確實可以追求得到的是什麼,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去堅持與實現。
        不屑於現實,又抓不住理想,那樣的歲月裡經常是欲哭無淚。我經常在半夜醒來,望著窗外的明月,悲苦而無言。
        於是,我許下了這麼個心願:有一天,當我有能力釐清自己的生命方向與道路時,將盡一己之力協助那些處境相似的年輕人,希望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道路與方向——至少讓他們知道前人也曾艱苦而茫然地走過絕望,並且終於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        懷著這份心願,2011/3/26 我在女兒協助下建立了第一個網誌「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」,原本只想跟年輕人談心,而不想談公共事務。
        然而人生難料,一系列的意外讓我在過去五年裡溢出我個人的人生常軌,扮演起非我所願的「公共知識分子」。
        如今,這個新的網誌算是回歸初衷與舊軌。

二、或許只適合少數人,很可能不適合絕大多數人
        我對人生的期待與堅持,總是遠高於常人。為的不是孤高,只是不甘心用寶貴的一生換取自己不屑的鱗爪。
        就像陶淵明說的「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」我沒有要標榜什麼,單單純純地只是因為 It's my nature。
        我總期待人可以比現實高出那麼一點點,我總期待著人能跟那激盪人心的崇高世界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,我總可望自己年輕時的熱情與嚮往不盡然屬於空幻的妄想,我總渴望著可以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坦然地說出:「人生,值得;生而為人,值得。」
        因為曾經那麼認真地活過,我在40歲以後終於敢充滿自信地對自己說:「我的一生絕對不做任何跟理想無關的事——除了必要的休息與養生之外。」年過60,我今天仍有充分的自信說:「我比絕大多數20歲的年輕人更有熱情,更有理想。」
        滿懷熱情與理想地活過五十個年頭(從懵懂的年少開始),我的收穫(感動與對生命價值的信念)遠遠勝過俗世一切的總和(名利、財富與權勢),也可望著把這些珍貴的心得、感動跟自己的子女、孫媳分享。於是興起用文字把它們記錄下來的念頭。
        然而,有緣從這些紀錄裡得到靈感、分享感動的人,不必然是我自己的後人;於是興起把這些紀錄貼上網誌的念頭。
        不過,自懂事以來,我很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堅持往往迥異於常人,既不為常人所好,更不足為常人道哉。
        所以,我無意用這些文章說服任何人,更不在乎他人的褒貶與肯否——生命是自己對自己的交代,不需要說服誰,更不需要他人的認同。

三、思索台灣的現況與未來
        在21世紀裡,人已然無法離開社會,人的抉擇必然跟社會的發展脈動或疏或密地連結在一起。就即便是「安身立命於亂世」,也需要對亂世有起碼的理解,作為個人進退的依據。
        此外,有人文情感的人很難不去關懷社會上的弱勢,以及年輕人的未來。因此也不可能不去關心社會的發展(理想的願景與實際發展軌跡的預測)。
        我帶的新竹讀書會未來還是會持續地讀霍布斯邦一系列的史書,在我引導下這讀書會的討論方向將會是「用國外社會發展史的經驗,思索台灣社會的未來發展(願景、危機與現實)」。
        不過,我的思索將會是以十年為單位的長期發展問題,而不是短期的發展或船過水無痕的時事。

四、在理想與熱情中相濡以沫
        我在清大的通識中心教過好幾年的「科技與人文」,其實課堂上都是我一個人在即席演講,講熱情,講理想,講激盪人心的真實故事。
        某一天,一個略為遲到的女學生站在教室門口猶豫著,自言自語道:「不知道是要去聽諾貝爾獎的演講,還是要兩個小時的感動。」最後,她走進教室裡。
        這就是我對通識課的唯一期待:帶給年輕人感動,讓他們看見生命還有別的選擇。
        絕大多數人只想以有生之年去追求名利、權勢、財富,並藉此肯定自己活著的意義。只有極少數人想要追求生命裡的感動與昇華,去感受自己內心那份崇高、神聖的情懷。
        這個新的網誌,就是為那極少數人而寫的,談的是「如何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」。
        它只適合極少數人,它不適合絕大多數人,因此我一度想把它命名為「限閱級網誌」。最後,我放棄了這個名字,只是在網誌名稱下面加了一句提醒的警語:「半開放性網誌,志趣不合的人請止步。」

五、跟過去的連結
        我過去在舊的部落格(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)裡寫過許多跟這新網誌主旨相關的文章(譬如畫論與電影評論等),我將會把這些文章逐一複製過來,或者改寫,以便讓這新的網誌有其完整性。
        至於舊的部落格(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),就讓它維持現況,基本上應該不會再去加添新的文章了。